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与季节密切相关,因此养生和自我保健尤为重要。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,天气逐渐转凉,糖尿病患者的养生方式也应适时调整。那么,糖尿病人秋冬季节要注意什么呢?
1、保暖不宜“秋冻”
俗话说“春捂秋冻,无杂病”,这是人们养生的经验,有一定的科学道理。不过,“秋冻”并不是人人都适合,尤其是糖尿病患者。副护士长周佩茹认为,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下。如果秋冬季节不注意保暖,很容易感冒。一旦感冒,很容易导致感染。糖尿病患者一旦感染,激素水平就会升高,血糖也会升高。此外,寒冷的天气会刺激人体的交感神经,增加人体内肾上腺素和儿茶酚胺的分泌。这些激素的变化也可能导致血糖变化。
因此,“春敷秋冻”的原则并不适用于糖尿病患者。
秋冬季气温下降,糖友们要做好保暖工作,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。
2.补虚“养”老少火汤
许多糖尿病患者在秋冬季节容易出现血糖波动。有患者认为这与秋冬季节的昼夜温差有很大关系。其实温差大不会引起血糖波动,而是身体和饮食的变化会引起血糖波动。睡眠时间、运动量、进餐量的变化都会导致血糖波动,这是一个综合的结果。
另外,秋冬季节是适合进补的季节。糖尿病患者,秋冬季进补要注意什么?
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,没有必要过多进补,尤其是老火汤不宜过多。老火汤含有高尿酸,有些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。同时她还说,糖尿病患者在秋冬季节可以多吃一些滋补的食物,比如玉柱炖瘦肉、黑豆黄芪汤等。
3.坚持“适时、适量”的运动原则
秋冬季节,科学适度的运动,不仅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,还可以起到御寒御寒的作用。糖尿病患者应坚持秋冬季运动“适时、适量”的原则。
首先,在选择运动方面,需要选择每天坚持不伤关节的运动,比如跑步、散步等。跳广场舞也是一种很好的休息方式,不会妨碍别人休息。锻炼方式。其次,从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上来说,不建议糖尿病患者进行“空腹晨练”。最合适的运动时间是饭后一小时,运动时间根据运动强度调整,保持在30-60分钟之间。
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做家务有利于血糖控制,但做家务并不能代替规律的运动。因为家务劳动属于轻体力劳动,消耗的热量很少。同时,家务劳动不能对身体起到全面系统的锻炼作用。因此,糖尿病患者在做家务的同时,也应单独安排运动时间。糖尿病患者通过运动,可以使全身各组织器官都在运动中发挥作用,从而促进机体新陈代谢,加强代谢调节,提高葡萄糖利用率,增强胰岛素敏感性,进而达到控制血糖和降低血糖的目的。增强体质。
为了预防低血糖,很多糖尿病人都会在运动前后吃一些食物。那么糖尿病人运动前后应该注意些什么呢?
饭后一小时运动,尤其是晚饭后一小时,可以不加餐;如果下午4点左右运动,建议先测血糖。如果您的血糖低于5.6,则需要加餐。基于摄入15克碳水化合物的物质相当于一盒酸奶或3块饼干的能量。
4.预防坚持“四个控制”的原则
“糖尿病并发症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”。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主要是由血糖波动引起的。高浓度还会导致感染,从而诱发一些急性并发症,如酮症酸中毒、高渗综合征等。此外,使用苯乙双胍后可能出现的乳酸性酸中毒也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。
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比急性并发症多。慢性并发症通常是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引起的,而不是血糖波动。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大血管并发症和微血管并发症。其中,大血管并发症主要包括心脑血管并发症、下肢大血管等。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包括肾脏疾病、足部神经病变和眼底病变。和其他症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