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寒怎样调理?
温中行气暖肝肾。
1.肝寒(肝阳不足):由内伤致寒或外感风寒湿着,引起又以肝体形滞,肝脉不舒,肝气郁结,肝经不畅等总属以肝精气神血为主特征特色特点的病理变化。
肝藏血,主一身筋膜,肝主疏泄。
2.肝寒之变多与气血不足,阳气亏虚关系密切,又常与心脾肺肾、胆病失调合变而作,又是病性多由风寒湿滞等阴性特色之邪引起病质之变。
3.病机证候
肝寒由内伤致寒或外感风寒湿着,侵肝体入肝经之形神凝滞胆怯或阳气郁结之变。
肝气凝泣,形气神忧郁、胆怯、倦怠,手足蠕动失柔拘急,或四肢不温,寒滞肝脉,肝体肝经气血运行不畅,少腹与阴器循环之部收缩坠痛,还伴肢体拘紧不舒失色,形寒肢冷头晕冷痹眩晕,或月经不调、痛经等。
特征是受寒则甚、得到而缓,受寒则发生发展加剧。
4.治疗调整:加减暖肝煎或香附丸。
处方:当归、香附、枸杞子、小茴香、肉桂(或桂枝)、乌药、木香、艾叶、生姜、姜黄、川芎、川栋等。
药物配伍功能,温中暖肝肾精血,行气止痛回阳的功效。
当归、肉桂、枸杞子、生姜、高良姜、艾叶,补血温阳通脉于肝肾,气行血行病消寒化。
小茴香、川芎、川栋、木香、香附、乌药、姜黄,理气散寒化瘀滞止痛,归肝经疗肝经一切不适之症变。

本文为知识共享。
如使用不当,概不负责,并保留相关法律事项。
原创作者 罗占光中医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