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常说一年四季,但中医还有一个季节,叫做“长夏”。长夏是指7月11日至8月19日烈日暴晒的时期。
长夏最大的特点就是湿字。把五时比作五行就明白了:春对应风木,夏对应热火,长夏对应湿土,秋对应燥金,冬对应寒水。
往年的长夏已经够湿了,今年的长夏就更过分了。上半场有三气的湿土司,下半场还有客套带来的闷热。难怪在这样的双重暴击下,脾胃能好受一些。
这么重的湿气,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?内经提示:
三气……人病重。肿胀。满满的胸膛。四气……人的病,就是脏腑热,血溢,疟疾,亲信满热,身体肿胀,甚至五脏六腑肿胀。
初秋往往是雨后骤冷,人体容易寒湿,所以的发作多是全身浮肿、胸腹胀满,这些都是脾虚的表现伤胃。大热结束后会转为湿热,所以容易出现间质热、血溢、腹胀等脾病症状。注意健脾祛湿。
![](/img.php?url=https://img01.71396.com/2021/0817/32d19bc9a7b2cf3a.jpg)
那么,我们该如何护脾胃、祛湿呢?
可能大家很容易想到饮食,比如暴饮暴食冷的水果,比如各种汽水,冰淇淋等等。当然,从嘴里生病的风险很大,但是还是有差距的容易被忽视的身体。寒湿喜欢侵袭这里,就是:脚。
内经明确指出:“人身于净湿地气,必从脚下开始”,如果地寒湿气伤害人体,一定要从脚下做起。♬但是看看有多少人不注意脚部的干燥和保暖,穿着拖鞋滴水,湿漉漉的脚对着空调吹...尤其是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受苦的人阳虚体寒,生病真没什么好说的。
对于久坐、运动少、阳气弱的人,建议拍打腹股沟和腘窝,也就是大腿根部和膝盖后部,当你有时间。腹股沟藏脾邪,主湿毒;腘窝藏肾邪,主寒。
![](/img.php?url=https://img01.71396.com/2021/0817/64090be60da589e9.jpg)
![](/img.php?url=https://img01.71396.com/2021/0817/0c73b035ceac560b.jpg)
![](/img.php?url=https://img01.71396.com/2021/0817/d38dcceec0f621a0.jpg)
三伏防寒:越热越小心寒邪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