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月一到,暑夏即致,天气日渐炎热,雨量逐渐增多,空气中湿气弥漫,消暑不当,容易导致脾肾阳虚,招致外湿,使其乘虚而入,紧接着长夏时节接踵而至,而湿气是长夏的主气,此季暑湿盛行,闷热潮湿更甚,湿困脾肾可继发湿浊内生,使人进一步陷于内外湿浊交困之中。我们都知道,水往低处流,湿为水之渐,同样有趋下的特性,盘踞在人体下焦的湿气是最顽固,很难清除的,而肾主水又是下焦的主脏,补好肾气,才能更好地清利下焦的湿气,安度夏暑。且早在《内经》中有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之说,暑夏时节,太阳之气长,阳盛于外而虚于内,自然界生机勃发、万物生长,养阳即为固护肾阳,因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,养肾即顺时维护保养自身阳气,从而增强体质或修复自身,故宜养其内虚之肾阳。
根据夏暑时节雨量增多、气温升高、空气潮湿的气候特点,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养生,调补肾气呢?
其总的原则可参考《黄帝内经》:“夏三月要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(不要怕阳光),使志无怒(心情要愉快),使气得泄(不要闭汗),若所爱在外(多到户外活动)”,国医大师皮持衡教授其归纳为“调畅情志,起居有常,饮食有节,运动有度”。
1. 调畅情志
夏季气候炎热,会让人觉得烦闷和焦躁,而保持乐观的情绪与豁达开朗的心态可提高免疫功能。心气好才能肝气足,肾气足。愉悦的心情是保证人体气机得以宣泄畅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,所以夏季养肾,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是必要的。
2. 起居有常
晚睡早起是夏季养生的重要内容,生活作息跟着太阳走,天人相应,天藏我藏,天露我露,天睡我睡,天醒我醒。尤其在梅雨季节,潮湿闷热,无法入睡,这时候晚点睡,早点起,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(避开太阳直射,注意防暑),以顺应旺盛的阳气,就是《黄帝内经》 所说的“春夏养阳”,阳气旺盛,利于气血的运行,振奋精神;当然,夏日昼长夜短,晚睡早起,睡眠会相对不足,所 以,中午小憩是必要的,且子、午两时是阴阳交替之时,此时睡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,中午小憩有利于心气恢复,水火相济,有助于解除疲劳,利于健康。
3. 饮食有节
夏暑季节饮食宜清淡,多吃祛湿排毒功效的食物,或者药食两用的食材,可以帮助祛除体内暑湿季节的湿热之邪;少生冷、油腻、咸辣,因生冷油腻易助湿伤脾,而咸味入肾,易鼓动肾气,如果饮食过咸或味道过重,则肾气受扰,难于秘藏,久之就会造成肾虚的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