肥肠料理,需要极大耐心。难于清洗、难于烹饪。洗呢,若是洗得过于干净,没了肥油,也就少了丰腴的口感,更何谈吃肥肠的快感?烹饪呢,讲究火候和手法,是精工细作的功夫活儿。
有生之年,能与肥肠狭路相逢的缘分,还请各位好好珍惜。
四川丨肥肠爱好者的终极乐园
// 江油,乱肠渐欲迷人眼
执勤,我向身边“好吃”的朋友们做了一个关于肥肠的小征集。问大家,哪里的肥肠最好吃?10个回答里,有8个都说“四川江油”。
“江油的肥肠最好吃”这个事实简直是根深蒂固地安插在大家心底,不可动摇。
在过去,江油人其实是不吃肥肠的,只作废物丢弃。在二十世纪6、70年代,国家经济极度困难的时候,当地才有人开始吃肥肠。
而对于现在的江油人来说,“肥肠”是他们一种早已习惯的生活方式。一碗肥肠,一碗干饭,一碗飘着葱花的醋汤……便是全部的生活至味。
▲ 《舌尖上的中国》导演陈晓卿是肥肠的忠实追随者。
在江油,肥肠多食于早餐。许多店只做早晨或中午两市,过了下午两点后便关门休息。米粉或干饭都不挑,配上一碗香喷喷的红烧肥肠,吃完以后一整天都美滋滋的。
肥肠的清洗是决定菜肴成败的关键所在。四川各地清洗肥肠的方式也是大同小异,除了用盐揉搓以外,还会加面粉、醋、明矾等等。江油的肥肠就处理得干净,没有什么异味。色泽黄亮,油润爽嫩,醇香软糯,热气腾腾地,真是十足的诱惑。
// 成都,肥肠粉的天下
在成都,要是没吃一碗肥肠粉,相当于去北京没吃烤鸭、去云南没吃过桥米线、去武汉没吃热干面、去广州没吃早茶、去新疆没吃手抓饭……这样的遗憾,还是最好不要让它发生。
肥肠粉是不分阶级的。就算是衣冠楚楚油头粉面的老板,一头扎进路边小馆儿,也照样端着一碗红热麻辣的肥肠粉呲溜呲溜吃得不亦乐乎。
肥肠粉起源于清朝末年成都双流县的白家镇,距今100多年历史,有着极为深刻的市井渊源。在20世纪90年代的成都,火锅和冒菜并不如现今这样流行。但只要有一碗油亮亮的肥肠粉,便足以解了成都人对辣椒的馋。
一碗地道的肥肠粉里,红薯粉、肥肠、高汤、各种佐料配料都不能少!
而成都人常说的“冒节子”又是个啥呢……它可是要和肥肠粉生死相依的“宝贝”唷。将猪小肠打成节,形成一个圆圈,放在锅中卤制熬煮,结子会渐渐变成圆滚滚的形状。
晶莹剔透的粉上,静静躺着卤好的碎肥肠,再来两个冒节子,搅拌开。每吃一口粉都带上一小块肥肠,既有嚼劲儿,又爽嫩鲜香无比,滑溜溜儿的。再夹着节子轻轻一咬,热辣的汁水遍四溢口中,任凭满嘴红油,只想着与肥肠粉再缠绵一会儿。
果然是,吃碗肥肠粉,做鬼也风流啊!
贵州丨好吃到跳舞的肠旺面
肥肠,还是肥的好,才够有味,才能吃得爽!而肠旺面,就是这样一个完美的存在。
肠旺面是贵州极具特色的一道传统风味面食,有着血嫩、面脆、辣香、汤鲜的独特口感。
肠,即猪大肠;旺,即猪血。除此之外,另一个必不可少的便是脆哨。肠旺面中的红油是由肠油、辣椒、脆哨共同熬制而成,色泽红艳鲜亮,弥漫着猪油的香气。再加上花椒、山奈、八角、葱姜、辣椒、豆干、青蒜等配料,还有手工擀制的鸡蛋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