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察它鱼肝油渗出来的过程,叫“赏”,是一个欣赏的过程。然后等鱼肝冷却以后,只能抿,不能咬,这是一个品的过程。
最后趁着鱼肝的回味,把鱼汤喝下去,这叫“置赏品味”。

4、文思豆腐羹
清人俞樾《茶香室丛钞》:“文思善为豆腐羹,至今效其法者,谓之文思豆腐。”《调鼎集》上又称之为“什锦豆腐羹”。
“文思豆腐”是淮扬地区的一款传统名菜,始于清代,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,它是清干隆年间,扬州天宁寺的文思和尚所创。
文思和尚用嫩豆腐、金针菜、木耳等原料制做成这道豆腐汤,滋味异常鲜美。
文思豆腐的制作颇为讲究,先将豆腐表面的一层老皮削去,再一刀刀的竖着切。
这是切片,这片要切得薄如纸张。切完,把豆腐片顺势用刀斜着一抹,让其“躺”着,呈阶梯状,再切成细丝。
一块细软的豆腐,通常要用大片刀横切至少88刀,竖切188刀,几分钟的光景,一块易碎的豆腐就成了几千根豆腐丝,放在清澈的水中,根根清晰、粗细均匀、细如发丝。还必须不黏不连,不碎不断,这考量的是刀工。
这功夫看似简单,没有三年五载的操练,实是难以胜任。
操作之时,大厨们不仅要心细如发,还要胆大如虎。更要气定神闲,从容不迫。
观赏之际,只见刀起刀落,运刀成风。整个过程真是行云流水,一气呵成。
最终的成品,只见上千条长如牙签,细如粉丝的豆腐丝,漂浮游戈在清汤之中,轻盈、洁白、精致。
吃起来,既爽滑柔润,又清鲜利口,通常食客们还未回过神来,它已舒坦地抵达你的胃里。
回味之际,让人不住叫好。
尤其是在金秋时分,有些餐厅会应季推出最顶级的时令美味蟹粉文思豆腐羹,如发丝幼细的豆腐丝,配上小棠菜,再加上金黄闪亮的蟹粉蟹膏,宛如一幅色彩缤纷的水墨画,入口鲜掉眉毛,尝过终身难忘!

5、腌笃鲜
腌笃鲜,属于江南吴越特色菜肴,现已是上海本帮菜、苏帮菜、杭帮菜中具有代表性的菜色之一。
听到“腌笃鲜”,懂吴侬软语的人们脑海里大概就浮现出充满幸福感的画面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