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说,坚持是前进的力量。
也有人说,怀疑才组成了前进的脚步。
有人说,执着是成功的一半。
也有人说,变化才是永恒的不变。
在50岁之前,王和平将“坚持”和“执着”,奉为神明。
而在50岁之后,回看前路,王和平越来越痛苦——原来坚持的,对么?
那么长的一段路,或许,走偏了。
王和平,中国烹饪大师,今年56岁。
年少时,辞别家乡北上创业,从后厨的小工到酒店的厨师长,再到辽宁省餐饮协会副会长。
一道菜端到眼前,王和平闭着眼睛闻,就能知道是什么菜,用了什么料,火候烧的怎么样。
烧菜,是融进骨血里的。 王和平喜欢回忆年轻时候的艰苦岁月,一间砖砌的后厨,没有烟道,大冬天既要烧菜还要散烟,冻的手都孬了还要颠大勺。
那时的佐料也简单,不外乎盐、酱油、醋、料酒,另外就是葱姜蒜、辣椒、花椒。
油就更单调了——从粮油站打进塑料桶里的大豆油,颜色焦黄,杂质也多。再就是猪肥肉熬出的荤油,用处不多,聊胜于无。
从90年代开始,饭店后厨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大豆油、色拉油、橄榄油、菜籽油……品牌数不胜数、口感各有千秋。
调料也进入爆炸时代,煨肉、烹煮、爆炒……
药食同源理念下的中药入菜……
一滴复合调料,集数十种调料精华……
头衔越来越厚,出席的宴会越来越多王和平的一日三餐,增量了。
最多的一次,光一个晚上就赴了三个局儿。
每顿饭都是十多个菜,等着他点评,每道菜尝一口,王和平半夜到家,却睡意全无。
“都挺好吃,却就差那么一点味道。”
说到这儿,王和平有些伤感。
更让王和平担心的还在后头——食材丰富了,保鲜手法增多了。
大量防腐剂、香料的味道替代了后厨里酱油的香气和醋的甘醇。
“有些东西,我们不小心把它丢了。”
从事餐饮业以来,王和平始终热衷探索、把握行业最新更迭。
但是,当他终于跻身行业的领先位置,他却意无反顾地转身了,退回到那个后厨冻到手生手疮的时代,重新在案几上,只摆三四种调料盐、酱油、醋、胡椒粉、菜籽油。 他把龙虾和白菜炖到了一起,最后龙虾都剩着,白菜被吃光了。
煮熟的鸡蛋切成四瓣,加大葱和酱油就端上了桌,结果成为最先见底的一道菜。
酱油、胡椒、辣椒,浇出一碗料汁,有人就着这碗料汁,一顿吃了五碗面条。
天地生两极,两极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。
王和平深刻领悟到“大道至简”才是厨艺的最高境界。
从2013年开始,王和平开始研究食材的本味,用最简单的佐料,将食材本味激发到极致。
在水源地野生有机鱼直销中心,他找到了生栖在水源地野生有机鱼直销中心,他找到了生栖在国家级六大饮用水源地水库的野生有机鱼,无需投喂,自然生长,不受农药、化肥、激素、抗生素、鱼药等有害物质的污染。
这种有机鱼,富含人体必需的高蛋白、氨基酸、脂肪酸、卵磷脂、维生素、矿物质。
是真正低脂肪、高蛋白有机食品。
野生有机鱼,种类繁多,有青鱼、草鱼、链鱼、鳙鱼、鲤鱼、鲫鱼、鲂鱼、黑鱼、鲶鱼等。
无论家炖、红烧、剁椒亦或煲制,都是用最少的调料,让鱼肉致鲜,没有杂味。还有小银鱼、细鳞、河虾、鱼皮等等,凉拌、油炸……做法简单,吃的安心。
“其实很难,由简入奢易,由奢入简难。”
王和平坦言,这段向回走的路,他是在和大队伍中逆行。
可他不后悔,不动摇。
因为做餐饮,就要对得起从业时的那份初心——“让顾客吃到最好吃的菜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