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上加霜的是,上半年正是国内许多生产区「青黄不接」的时候,再加上国内多处频发的疫情,产量还有下滑的趋势。
2)外部冲突加剧
全球的食用油价格,涨幅更加惊人:去年全年涨幅直冲新高(+65.8%),今年涨势还在持续。
这和恶劣天气、油料生产国的政策调控以及地缘战争有关。
首先,是去年底开始,南美的一轮几十年不遇的高温干旱天气。
巴西、阿根廷等国纷纷下调产量预期,巴拉圭表示,产量可能会直降一半。
我国大豆油所需的大豆,90%都来自于巴西、美国、阿根廷。这也是国内大豆油涨幅超极大的主要原因。
你可能会说,大豆油涨得厉害,那我去买菜籽油。
遗憾的是,主要的菜籽油生产国加拿大,也面临着北美大草原严重干旱的困扰,油菜籽价格也创历史新高了。
其次,作为欧洲粮仓的俄乌两国搅局。
俄乌两国供应了全球八成的葵花籽油出口量,然而当下两国都在铆劲儿限制出口。
影响有多大呢?
用葵花籽油比较多的欧洲,英国、意大利等国的超市目前都开始限购了。
冲突之下,商船和船员也都出现了短缺,运输成本又增加了。
大家吃不着葵花籽油,只能找别的油替代,消耗了一些其他主流食用油的供应量。
另外,主要出口国们开始优先解决自家的供应和价格问题。
就拿全球消费超高的棕榈油来说,我们爱吃的饼干、巧克力、炸鸡、炸薯条,都需要它。
全球最大的棕榈油出口国印尼,4月憋出了「出口禁令」大招。
毕竟,随着能源成本、化肥都在上涨,印尼植物油的产量和往常比都有所降低。
虽然印尼后来收回禁令,今年1月起密集出台的保本国供应的政策,依然会让出口大大减少。
印尼出口量占全球近6成,全球棕榈油供应大幅减少,只能用其他的植物油来补缺口,一同带动价格上涨。
大豆油、菜籽油、棕榈油,也是我国消费最多的三大植物油。成本一层层传到国内,就让我们用油花费体感上都在增加。
这也让人开始担忧——
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