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人吃了几千年的猪油真的不健康吗?为什么现在的专家会对猪油口诛笔伐?它真的有那么可怕吗?植物油真的比猪油这类动物油健康得多吗?
对于很多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,猪油是儿时的一道美味的食物记忆,一碗“猪油捞饭”、一份“猪油渣”都是童年记忆里难得的美味,令大家印象深刻。直到今天,逢年过节宰羊烹猪油这个传统也依旧在延续。
但是现在也有观点指出:“猪油并不健康,会加重心血管疾病,应该摒弃!”这样的观点真的正确吗?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用油呢?
油的常见类型分为两种,植物油和动物油,而猪油作为常见的动物油,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食用油的比例中,占据着很大的分量,尤其是山区地区。猪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肉类,而且山区的生活水平和饮食习惯与城镇存在差异,某些山区每年都会有杀猪烹猪油的习惯。
猪油,其实是从猪肉中提炼出来的,它的初始状态是略黄色半透明液体的食物油,常温下是白色或浅黄色固体。猪油主要由饱和脂肪酸构成,它可以在人体体内作为能量物质提供能量,也可以在人体体内储存或合成人体自身所需的脂肪。
人类吃猪油的历史还真不短。猪是最早被人类驯服的动物之一,在中华文明历史中有着独特的地位。猪在中文里最开始被叫做“豕”,汉字“家”的象性意义就是指屋顶下面有一头猪。
猪不仅肉好吃,猪油也因为味道香所以深受人们喜爱。《周礼·天官·应人》中有记载:“凡用禽兽,春行羔豚,膳膏香;夏行腒鱐,膳膏臊;秋行犊麤,膳膏腥;冬行鱻羽,膳膏膻”。由此可见,猪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动物蛋白和食用油脂的重要来源,在西周时期猪油就已经进入中国人的餐桌,迄今为止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。
在明朝以前,百姓在家中炒菜其实是一件奢侈的事情,并不像影视剧拍的那样,老百姓的家中也可以经常吃到可口的饭菜。在古代能够吃上炒菜的人非富即贵,而普通百姓家里一般是缺少可以用来炒菜的原材料,油虽然也很稀缺,但却可以从肥猪肉里提炼出来,那个时候的油也称为“膏”。
那么,拥有这么多年历史的猪油,是真的不能吃了吗?“吃猪油不健康”这个消息又是谁说的呢?
其实,关于“吃猪油不健康”这个传闻最早是国外媒体的报道提出的,而不是出自国内。早在2010年以前,英国媒体BBC和美国媒体ABC联合发布了一篇报道。报道中声称:“吃猪油会过度摄入饱和脂肪酸,进而使人患上各种心脑血管疾病”,而且一名名叫福特·利马赫拉的美国医学教授还声称,猪油中的饱和脂肪酸,就是促发动脉粥样硬化、心梗和脑卒中的根本原因。
既然猪油容易储存脂肪、生成胆固醇,并且在如此强有力的报道和医学教授的分析下,“吃猪油不健康”、“直接摒弃猪油,改吃植物油”这些结论就一定成立了吗?其实不然。
猪油是中国人上千年的“烹饪伙伴”,在之前那个资源匮乏的年代,猪油是非常重要的膳食油脂,那时的人们买猪肉会更愿意要肥肉而不愿意要瘦肉,就是因为肥肉可以用来烹油,作为人体的膳食补充油脂,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重要的营养作用。
猪油的主要成分,其实就是饱和脂肪酸,最高的可以达到40%,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吃的时候会觉得很香的原因。在现代医学的普遍认知下,基本上都认为长期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,会导致低密度的脂蛋白水平的升高,增加血液中的“坏胆固醇”的含量,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