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中华美食,讲究的是“色、香、味”俱全,上图中的这道菜,虽然品尝不到它的味道,但光看到这道菜的品相,就不禁让人食指大动,想要尝一尝这道菜的味道。
这道菜不止长得好看,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,叫做“紫苏武昌鱼”。做这道菜的人叫做程汝明,是毛主席的厨师长,为主席他老人家做了22年的饭。至于这“紫苏武昌鱼”到底好不好吃,66年前亲口品尝过的毛主席最有发言权。
1956年5月31日,毛主席在吃完这道“紫苏武昌鱼”后,又连着游了三次长江,在6月3日晚上即兴写下了流传千古的《水调歌头·长江》(次年易名《水调歌头·游泳》)。
词中那一句经典的“才饮长江水,又食武昌鱼”正是对程汝明烹饪作品的高度赞扬。
自己烹饪的作品能被融入伟大领袖的作品中,无疑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,程汝明一直也以此为荣。
今天,我们就通过毛主席身边的这位大厨,来一窥伟人当年的风采。
给主席做饭
程汝明是山东人,兄弟姐妹5个,他是老大,家里也不富裕,12岁就去天津永安饭店里打下手。在当时,天津西餐馆子的名字之大甚至盖过了北京。在天津的那几年,程汝明学到了一手受益终身的好手艺。
一转眼,新中国成立了,程汝明在1950年进了铁路部门工作,这也成为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机遇。
1952年,在北京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,程汝明被征调到了外宾专列上负责西餐配餐,因为他的手艺高超,外宾们纷纷赞不绝口,程汝明因此受到了外交部的表扬,自此名声鹊起,两年之后就被调到了毛主席乘坐的专列上工作。
众所周知,毛主席十分重视调查研究,他在建国后经常坐着火车到全国各地视察,如果在一个地方停留的时间不长,主席就习惯在火车上吃,有时候还会邀请一些人共同进餐,这样一来,毛主席的厨师李锡吾就忙不过来了,主动跟铁路局提出申请,将程汝明调了过来帮忙。
给毛主席做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他老人家有个习惯,如果遇到一些他没见过的菜肴,就算是名菜,不管厨师的手艺多高超,做的多讲究,主席都不会动筷子。
因此,给毛主席做菜,做什么菜,怎么做都得下心思。如果一个厨师做的菜毛主席一次不吃,两次不吃,三次还不吃,有关领导就会开始琢磨着换厨师了。也正因此,想要给毛主席做饭,头几道菜就得符合他的口味。
程汝明记得,他给毛主席做的第一道菜是“素炒菠菜”,结果这道菜端上去没多久就被退了下来。当时他的心脏直接就是“咯噔”一下,以为主席不喜欢吃自己做的饭。好在工作人员跟着叮嘱了一句:“主席说了,你这道菜需要再加一点点的油炒。”
程汝明一听顿时松了一口气,往菜里多放了一点油和汤水,再次送上去之后,毛主席一点不剩的全吃了。
如此一来,程汝明算是通过了。为了把握住主席的喜好,程汝明专门跟李锡吾做了请教,掌握了很多有用的技巧,比如给主席炒菜时要七分植物油,三分动物油。毛主席喜欢吃鲜鱼、鲜虾,粮食则喜欢吃粗粮和杂粮,尤其是红糙米和小米混合的“二米子饭”,每回都能吃很多。
除此之外,毛主席很喜欢吃马齿笕、苦苦菜,辣椒、腐乳,喜欢喝鱼头汤等等。
做饭不能放酱油
程汝明和李锡吾一个擅长中餐一个擅长西餐,两个人相互促进,相互成就,互相请教之下,程汝明也学会了很少湖南菜的做法。
要说毛主席最喜欢吃什么菜,那肯定非红烧肉莫属了,人们为了纪念他,甚至还将一种红烧肉冠上了“毛氏”的名字。这个“毛氏红烧肉”的发明人不是别人,正是程汝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