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饮食 > 养生粥

做菜时,以下4类菜忌讳放蚝油!牢记以下几点,以后不会用错蚝油

常驻编辑 养生粥 2022-11-29 蚝油   腌菜   鲜味   牡蛎   辣味   咸味   酸味   甜味   酸甜   调料   忌讳   排骨   调味品   红烧   菜肴   麻辣

蚝油是我国的特产,最早流行于广东、福建等地,如今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,成为人们最喜欢和最常用的烹饪调料之一,在很多人的眼里,已经把蚝油当成了一种“百搭”调味品。究竟蚝油是不是真的就像大家所认为的“百搭”,还是也有“不能搭”的特例?下面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蚝油的相关知识。Vrg拜客生活常识网

优质蚝油Vrg拜客生活常识网

蚝油并不是一种油,这只是人们的一种形象称呼而已,不要一听到“油”字,就以为蚝油也是油。其实,蚝油是以牡蛎干为主要原料,取其汁液浓缩、过滤,再加入适量的糖、盐、麻油等制成的调味品。蚝油有三种加工方式:一种是用加工蚝豉时熬煮牡蛎的汤,经过加工浓缩后制成;另一种是将新鲜牡蛎捣碎、研磨后,取汁熬成;还有一种是将原汁蚝油经改色、增稠、增鲜等处理方法后而制成。前两种属于原汁蚝油,后一种则是精制蚝油。此外,蚝油还因调味不同,可分为咸味蚝油和淡味蚝油两类。Vrg拜客生活常识网

蚝油拌面Vrg拜客生活常识网

蚝油素有“海底牛奶”的美誉,不但是很好的调味品,而且营养十分丰富,在烹调中,主要有增香、提鲜、除异味的作用。既可用来烹饪各种肉类和蔬菜,又可调拌各种面食和凉菜。比如非常出名的“蚝油生菜”和“蚝油牛肉”就是二款用蚝油调味的美味佳肴。Vrg拜客生活常识网

通过以上对蚝油的简单了解,蚝油的确是一种非常好的调味品,而且适用范围也很广。肉类、蔬菜、面食和凉菜都适合用蚝油来调味。那么蚝油就真的适用于所有的菜品调味吗?真有那么神通广大?答案当然不是!Vrg拜客生活常识网

蚝油香菇Vrg拜客生活常识网

需要注意的是,蚝油不能和辛辣调料、糖、醋共用,因为加入这些调料就会掩盖蚝油的鲜味,使蚝油的风味大打折扣。此外,蚝油不宜过早入锅,以免其鲜味和香味散失,调味的最佳时间是临出锅时或出锅后趁热添加。下面为大家具体列举4类不适合使用蚝油的菜肴。Vrg拜客生活常识网

第一:麻辣味菜肴Vrg拜客生活常识网

香辣虾蟹不适合放蚝油Vrg拜客生活常识网

大家都知道麻辣味菜肴一般属于川菜和渝菜,对于湘菜一般没有麻味,只有辣味。麻辣味菜肴是典型的重口味,里面集成有大量的重口味香料和调味品,比如:花椒、藤椒、辣椒等。具体菜名也列举几个:辣子鸡、香辣虾、重庆火锅、麻辣水煮鱼,毛血旺等等。以上这些菜肴的麻味和辣味就是它们的最大亮点和特点,如果在这些菜中加入蚝油,一点作用就没有,蚝油的本味是淡淡的甜酸味,会完全被麻辣掩盖,有时还会引起怪味,影响口感。所以麻辣型菜肴不适合用蚝油。Vrg拜客生活常识网

第二,红烧类菜肴Vrg拜客生活常识网


Vrg拜客生活常识网

红烧排骨不适合放蚝油Vrg拜客生活常识网

红烧类的菜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以鲜甜为主。做红烧类菜一般都会在里面加糖,比如:红烧排骨,红烧茄子等。而蚝油中本身就含丰富的脯氨酸、丙氨酸、组氨酸、甘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等甜味氨基酸,构成了蚝油天然甜味的主体,因此,蚝油本身就具有天然甜味。所以在红烧类加蚝油等于是“甜上加甜”,过头了吃起来就会太甜和发苦,弄巧成拙!Vrg拜客生活常识网

第三,有较强酸味类的菜肴Vrg拜客生活常识网


Vrg拜客生活常识网

酸辣土豆丝不适合放蚝油Vrg拜客生活常识网

酸味较强的菜肴一般就是“醋”这种调味品放得比较多的菜,比如:酸辣土豆丝,糖醋排骨等,这些菜主要就是突出其特殊的“酸辣”或者是“酸甜”风味。然而上面已经说了,蚝油本身就是以酸甜味为本体主味,而且不太浓,只是一种淡淡的味道。所以在类似于以上菜品中加蚝油调味,就显得多此一举,毫无意义。Vrg拜客生活常识网

第四:腌菜类Vrg拜客生活常识网


Vrg拜客生活常识网

各种腌菜、泡菜不适合放蚝油Vrg拜客生活常识网

腌菜类就更不用说了,这在农村十分盛行,腌菜的味道可以说综合了以上三大类菜肴的味型。根据地域性的差别,腌菜大致可以分为“麻辣咸”味型和“酸甜咸”味型。总之,腌菜同样属于重口味型菜,特别是咸味重,咸味是腌菜的主味,因为腌菜都易于长期保存,也是为了能长期保存,所以食盐都放得比较多。因此,这类菜放蚝油更是显得没有任何用处,不但没有作用,往往会适得其反!

相关阅读:

  • 如何挑选蚝油
  • 吃蚝油有什么好处呢
  • 蚝油炒生菜的做法及功效
  • 蚝油生菜的简单做法及功效
  • 蚝油圆生菜的做法及功效
  • 蚝油怎么用?蚝油的作用
  • 蚝油芥兰的做法与功效
  • 蚝油的营养价值
  • 蚝油的作用
  • 吃蚝油上火吗?蚝油的营养价值有哪些
    • 网站地图 |
    • 声明: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做权威认证,如若验证其真实性,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