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方中医程医生:三部六病版《伤寒论今释》桃核承气汤证之第106
桃核承气汤方:
桃仁(五十个,去皮尖),大黄(四两),桂枝(二两,去皮),甘草(二两,炙),芒硝(二两)。
上五味,以水七升,煮取二升半,去滓,内芒硝,更上火微沸,下火,先食温服五合,日三服。当微利。
《外台》引《古今录验》云:疗往来寒热,胸胁逆满,桃仁承气汤。
渊雷案:
胸胁逆满,非柴胡证之胸胁苦满,可参看下文汤本氏所言腹诊。
《总病论》云:桃仁承气汤,又治产后恶露不下,喘胀欲死,服之十差十。
《三因阴门》云:兼金丸,治热入膀胱,脐腹上下兼胁肋疼痛,便燥,欲饮水,按之痛者。本方五味为末,蜜丸梧子大,米饮下五七丸至十丸。妇人血闭疼痛,亦宜服之。
《直指方》云:桃仁承气汤,治下焦蓄血,漱水迷妄,小腹急痛,内外有热,加生蒲黄。
《儒门事亲》云:妇人月事沉滞,数月不行,肌肉不减,《内经》曰:此名为瘕为沉也。沉者,月事沉滞不行也,急宜服桃仁承气汤,加当归,大作剂料服,不过三服,立愈,后用四物汤补之。
《伤寒六书》云:伤寒,按之,当心下胀满而不痛者,宜泻心汤加桔梗,是痞满也。以手按之,小腹苦痛,小便自利,大便兼黑,或身黄、谵妄、燥渴,脉沉实者,为蓄血,桃仁承气尽下黑物则愈。
《传信尤易方》云:治淋血,桃仁承气汤空心服,效。
《温疫论》云:胃实失下,至夜发热者,热留血分,更加失下,必致瘀血。初则昼夜发热,日晡益甚,既投承气,昼日热减,至夜独热者,瘀血未行也,宜桃仁承气汤。服汤后,热除为愈,或热时前后缩短,再服再短,蓄血尽而热亦尽。大热已去,亡血过多,余焰尚存者,宜犀角地黄汤调之。至夜发热,亦有瘅疟,有热入血室,皆非蓄血,并未可下,宜审。
《证治大还》云:吐血势不可遏,胸中气塞,上吐紫黑血,此瘀血,内热盛也,桃仁承气汤加减下之。打扑内损,有瘀血者,必用。
《小青囊》云:桃仁承气汤,治伤寒呃逆,舌强短者;又疟夜发者;又治脏毒,下瘀血;又治痘后失血证,乃余毒热邪迫于经,血妄行,自大便出;又治痘后狐惑证,其人好睡,不欲食,上唇有疮,虫食其腑,下唇有疮,虫食其脏,其声哑嗄,上下不定,故名狐惑。此候最恶,麻疹后尤多,如大便不通,以此下之。
《识病捷法》云:桃仁承气汤,治噎嗝有积血者。
《张氏医通》云:虚人虽有瘀血,其脉亦芤,必有一部带弦,宜兼补以去其血,桃核承气加人参五钱,分三服,缓攻之,可救十之二三。
又云:龋齿数年不愈,当作阳明蓄血治,桃核承气为细末,炼蜜丸如桐下大,服之,好饮者多此,屡服有效。
《柯氏方论》云:此方治女子月事不调,先期作痛,与经闭不行者,最佳。
《方极》云:桃核承气汤,治血证,小腹急结,上冲者。
《方机》云:治小腹急结,如狂者;胞衣不下,气急息迫者;产后小腹坚痛,恶露不尽,或不大便而烦躁,或谵语者;痢病,小腹急痛者。
《芳翁医谈》云:齿痛难堪者,宜用桃核承气汤。踽齿,断疽,骨槽,诸种齿痛难堪者,余用之屡有效,盖多属血气冲逆故也。
方舆輗云:桃核承气汤,治产后恶露涩滞,脐腹大痛者,胎死腹中,胞衣不出,血晕等诸证,亦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