宫保鸡丁:"玩的可真花!我咋不知道呢?"
▲ 没人可以拒绝川菜宫保鸡丁,不分老幼,无关中外。
川式宫保鸡丁的妙处,就在于鸡肉的嫩与花生的脆形成口感层次,煳辣味和荔枝味,构成微麻微辣、回甜回酸的舌尖“协奏曲”。
鲁派 葱比鸡丁香,川菜长于调味,鲁菜则胜在技法。
一道看似便捷的宫保鸡丁,在烹饪工序上,甚是讲究。腌制之前,鸡肉要经过“拍、斩、透”三道关卡,方可通关进入调味阶段。鸡肉经刀背拍打,而后以刀尖啄入,形成“雨打沙滩点点坑”的效果,此番料理后的鸡肉,才能入味均匀。

▲ 鲁菜的宫保鸡丁长这样,以咸鲜酱味为 主
与“川派宫保鸡丁”不同的是,鲁菜中的调味以咸鲜酱香味主基调,麻香辣香不明显,甚至在一些鲁菜馆子里,默认宫保鸡丁就是没有辣椒的。
事实上早期川菜,甚至是全国各地菜肴,多多少少都能见到身为“八大菜系之首”的鲁菜的底色——宫保鸡丁里满盘豪横的大葱,简直就是山东菜的标配,尤其是济南的章丘大葱,鲜脆爽嫩,香气四溢,年轻的小子总把鸡丁一扫而光,懂吃的老饕才知道饱吸酱汁的葱段才是下饭绝品。
发展到现代,除了大葱,山东人还擅长在宫保鸡丁里汇入各色时蔬,大部分山东朋友印象里这道菜都有黄瓜丁的参与,偶尔还有胡萝卜丁、笋丁和马蹄丁的加盟。别问为什么,问就是“蔬菜大省”的骄傲。

▲ 这应该被命名为“宫保蔬菜丁”
如果说川派和鲁派看起来还有相通之处,那么贵州菜里的宫保鸡丁,无论尝起来、看起来都是与众不同了。

别出心裁的黔味宫保鸡丁,不放大葱,用蒜头或蒜苗来提味
同样是辣,川菜用的是干辣椒段、花椒爆香而成的“煳辣味”,贵州人则用当地特色的糍粑辣椒和少许甜酱,组合出了独特的“酱辣味”,这种辣而不猛、香气浓郁的糍粑辣椒,在贵州菜里出镜率极高,有别于寻常辣子鸡的糍粑辣子鸡,也以之为主要调味料。

▲ 贵州的糍粑辣子鸡
根据《贵州传统食品》一书里记载,黔味宫保鸡丁除了酱油、盐、蛋清、料酒、水芡粉之外,还需要甜酒酿来提升风味。这样做出来的宫保鸡丁,辣味清亮透彻,带有微微回甜,充满着贵州“吃辣大省”的特色。
京派 宫保鸡丁魔改史
在各种版本的宫保鸡丁中,川味的显然影响最大——以至于在和山东、贵州朋友探讨的时候,发现当地的宫保鸡丁也有被川菜同化的趋势。
然而北京是个例外,京菜永远不会被同化,只会振臂一呼“拿来吧你!”而后自然而然地将其融入北京包罗万象、海纳百川的饮食江湖之中。因而时常有北京朋友发出疑惑:宫保鸡丁?好像是川菜,但我也从小吃到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