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起‘早睡早起’、‘早起早睡’更为重要。这并不是‘早点起来做事’的道德规范,而是基于身体机制的考虑。
首先,‘早起’能够调整身体的节律,不论怎么努力睡眠,如果没有对上体内的时钟,就无法睡得深沉。
变成习惯深夜就寝的夜猫子后,会没办法突然‘早睡’。想要获得深度睡眠,得先要重新设置体内时钟,确实区分白天与晚上。
‘早上的阳光’能够重置体内时钟
那么,该怎么让睡眠对上体内时钟呢?答案是‘早起’。即便昏昏欲睡,也硬是起来沐浴早上的阳光。如此一来,身体会认识‘起床的时间’,变成早上清爽起床、晚上自然入睡……体内时钟会像这样重新设置。
早上沐浴的阳光,正是让睡眠对上体内时钟的关键要素。白天的阳光讯号进入眼睛,传至脑部视交叉上核后,体内时钟就会被重置为白天时间。
接着,各器官也转为活动模式,持续12~13小时高新陈代谢的活动状态。然后,接收白天阳光讯号经过14~16小时后,松果腺会开始分泌褪黑激素,诱发睡意。
松果腺是位于脑内的小器官,分泌诱发睡眠的荷尔蒙褪黑激素。实验数据指出,让仅于晚上活动的夜行性老鼠沐浴早上的阳光后,它会改成在白天活动,生物节律的周期也从23小时变为24小时。
隔天必须早起,而临时提早就寝,却睡不着,就是因为还未到褪黑激素的分泌时间。
早上在窗边做杂事!
沐浴到早上的阳光后,自然就会清醒过来。说得极端一点,只要可以感受到早上的阳光,即便眼睛仅张开一半也没关系。因为这样视网膜也能捕捉到光线。
阴天、雨天也没有问题!阴天窗边的照度也超过1000勒克司,室内照明顶多500勒克司,绝对可以大幅提升清醒度。
早上总是起不来的人,建议睡前可拉开床帘约10公分。起来后,走到窗边完全拉开窗帘吧。刷牙、查看工作社交软件等等,在窗边处理早上的琐事,头脑就会清醒过来,加快早上整理仪容的速度。而且,这样晚上也能容易睡着。
那么,朝阳是指几点的时候呢?考虑到体内时间调节与就寝时间,建议在早上7点以前起床。即便是休息假日,也要在早上9点以前起床。早上10点到下午5点之间沐浴阳光,对体内时钟的重置没有影响,所以早上睡过头的话,生物节律会乱掉。
早上沐浴阳光,晚上容易睡着
即便想继续睡觉也要起床,这样晚上才能自然入睡7点以前起床,沐浴早上的阳光,重置体内时钟;11点以前就寝,夜晚能够自然入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