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饮食 > 饮食文化

土豆别再炒着吃了,这样做外酥里嫩,比吃肉还香

常驻编辑 饮食文化 2022-12-10 切成   土豆   蒜苗   都会   焦黄   黑芝麻   椒盐   胡椒粉   主食   火腿   调料   淀粉   均匀   早餐   鸡蛋   美食

土豆别再炒着吃了,这样做外酥里嫩,比吃肉还香o5F拜客生活常识网


o5F拜客生活常识网

土豆鸡蛋饼o5F拜客生活常识网


o5F拜客生活常识网

土豆有“第二面包”的称号,既可当菜,也可当主食,且含 有丰富的淀粉、维生素和粗纤维,具有和胃调中,益气健脾等功效,家里人都爱吃土吃,每次都会买好多囤在家里,现在的土豆特别便宜,路边摊一袋袋装着卖,5元钱一袋的小土豆,差不多有五斤,大点的土豆,5元钱有3斤,说实话,我宁可买小土豆吃,小土豆可以直接用水煮熟,煮了之后再剥皮,比削土豆皮容易多了。o5F拜客生活常识网


o5F拜客生活常识网

土豆鸡蛋饼o5F拜客生活常识网


o5F拜客生活常识网

小土豆剥皮之后可以直接吃,也可以用调料蘸着吃,还可以将小土豆煎得焦黄之后放各种调料制作成风味独特的小吃,小土豆除了不好切丝,做别的都十分方便,且价廉物美,遇到这么便宜的小土豆,每次都会买一袋放着慢慢吃,又不会坏,这不,早上起来发现冰箱没菜了,只有鸡蛋和几根蒜苗,正好还有火腿,那就做个快手土豆饼来吃,又快又好吃,不到十分钟,外酥里嫩的土豆鸡蛋饼就做好了,感觉跟吃披萨似的,就差拉丝状态了,下次放点芝士碎进去,差不多就是土豆披萨了。o5F拜客生活常识网


o5F拜客生活常识网

土豆鸡蛋饼o5F拜客生活常识网


o5F拜客生活常识网

这个土豆鸡蛋饼做法简单,也不用面粉,有土豆和鸡蛋就可以制作,家里有火腿可以放点火腿,当早餐饼特别好,十分钟就可以吃上早餐,配上一杯牛奶,真的特别美味,外酥里嫩,比吃肉还要香,土豆一直是我们家的最爱,不管怎么做都爱吃,只要是土豆制作出来的食物,没有不爱吃的,所以说,我们家平时最不缺的就是土豆,这批快要吃完了,马上又会买一批回来存放着,大家都喜欢吃,无论是当菜还是当主食都喜欢,没理由不囤货。o5F拜客生活常识网


o5F拜客生活常识网

土豆鸡蛋饼o5F拜客生活常识网


o5F拜客生活常识网

【土豆鸡蛋饼】o5F拜客生活常识网

特点:外酥里嫩,咸香可口。o5F拜客生活常识网

【所需食材】

土豆200克,鸡蛋2个,火腿肠1根,蒜苗1根,盐、胡椒粉、椒盐粉适量。o5F拜客生活常识网


o5F拜客生活常识网

o5F拜客生活常识网


o5F拜客生活常识网

【制作步骤】

1. 在小土豆中选了两个较大的土豆,连皮大概有220克左右的样子,削皮后有200克左右净重,这是小土豆中选的大个土豆,直接削皮再加工,如果是很小的土豆,洗干净后直接带皮一起下锅煮了再切小丁。o5F拜客生活常识网

2. 土豆削皮后切成小丁,用清水洗去表面的淀粉备用。o5F拜客生活常识网

3. 锅中烧水,将切好的土豆丁放进去煮,煮土豆丁的时候,可以将火腿肠切成细丁备用,蒜苗洗干净切好备好,再准备点黑芝麻备用。o5F拜客生活常识网

4. 土豆不要煮太软烂,刚刚断生就可以用漏勺将土豆丁捞出来,一会还要再次加工。o5F拜客生活常识网

5. 锅中放适量油,油温烧至六成热时,将沥干水的土豆丁倒进锅中煎制,要小火慢慢煎,煎到土豆丁焦黄色时将土豆铲平整,再均匀地撒上椒盐粉调味增香。o5F拜客生活常识网

6. 在鸡蛋中放适量胡椒粉和盐,用筷子搅打均匀。o5F拜客生活常识网


o5F拜客生活常识网

o5F拜客生活常识网


o5F拜客生活常识网

7. 将打散的鸡蛋液倒进锅中,让鸡蛋液迅速地将土豆给粘连起来,可以用手端着锅柄轻轻地晃动蛋液,千万不要用铲子去铲里面的食材。o5F拜客生活常识网

8. 将切好的蒜苗撒进去,最后再撒上黑芝麻,手持锅柄将锅端离灶上一些距离,不要让火将底部给烧焦了,慢慢烘烤至蛋液完全凝固。o5F拜客生活常识网

相关阅读:

  • 糯米豆沙饼懒人做法,不揉面不发面,手不沾面,香甜软糯,超解
  • 黄瓜别总拍着吃,教你东北做法,黄瓜又香又脆,让人百吃不腻
  • 5月5日立夏,这6道汤水食材简单,汤鲜味美,清解暑湿,全家适
  • 老话说立夏一碗汤,不劳郎中帮多给孩子喝这5种汤,助力成
  • 五花肉炒黄瓜的爽口做法,只需多加一个步骤,又香又脆还下
  • 这才是莴笋好吃的做法,不炒不煮,清脆爽口,孩子们抢着吃
  • 爆赞《风味脆皮茄子》喜欢吃茄子吗?看看我是怎么做的
  • “垃圾食品”排行榜!方便面排倒数第一,辣条排第4,建议了
  • 家有学生,建议吃这5种高锌食物,被称“智力之源”,常吃学
  • 用心整理64款家常下饭菜推荐,营养美味经济实惠,邀您一起
    • 网站地图 |
    • 声明: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做权威认证,如若验证其真实性,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