良好的饮食习惯如何形成?怎样吃才能更健康养生?
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渐渐开始重视养生。吃,是什么养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,人体大约需要42种营养素从各种外源食物中获得,包括蛋白质、脂类、碳水化合物、维生素、无机盐、各种矿物质、水等,因此,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保证健康的重要措施。今天,我们就从八个方面介绍一下如何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。
食物多样、谷类为主
食物一般包括以下五大类:
(1)谷类及薯类:谷类包括米、面、杂粮等,薯类包括马铃薯、甘薯、木薯等,主要提供碳水化物、蛋白质、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。
(2)动物性食物:包括肉、禽、鱼、奶、蛋等,主要提供蛋白质、脂肪、矿物质、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。
(3)豆类及其制品:包括大豆及其他干豆类,主要提供蛋白质、脂肪、膳食纤维、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。
(4)蔬菜水果类:包括鲜豆、根茎、叶菜、茄果等,主要提供膳食纤维、矿物质、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。
(5)纯热能食物:包括动植物油、淀粉、食用糖和酒类,主要提供能量。植物油还可提供维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。
谷类食物是我国传统饮食的主体,然而近年来人们倾向于吃更多的动物性食物,在一些比较富裕的家庭中,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已经超过了谷类的消费量。这种“西方化”或“富裕型”的饮食提供了过高的能量和脂肪,对一些慢性病的预防不利。提倡谷类为主是为了提醒人们保持我国饮食的良好传统,防止发达国家饮食的弊端。另外,要注意粗细搭配,稻米、小麦不要碾磨太精,否则谷粒表层所含的维生素、矿物质等营养素和膳食纤维大部分流失到糠麸之中。
常吃蔬菜、水果和薯类
蔬菜与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、矿物质和膳食纤维。红、黄、绿等深色的蔬菜中维生素含量超过浅色蔬菜和一般水果,它们是胡萝卜素、维生素B2、维生素C和叶酸、矿物质(钙、磷、钾、镁、铁),膳食纤维和天然抗氧化物的主要或重要来源。有些水果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如新鲜蔬菜,但水果含有的葡萄糖、果酸、柠檬酸、苹果酸、果胶等物质又比蔬菜丰富。红黄色水果如鲜枣、柑橘、柿子和杏等是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的丰富来源。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、膳食纤维,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。我国近年来开发的野果如猕猴桃、刺梨、沙棘、黑加仑等也是维生素C、胡萝卜素的丰富来源。总之,多吃蔬菜、水果和薯类,对保持心血管健康、增强抗病能力、减少儿童发生干眼病的危险及预防某些癌症等,有十分重要的作用。
常用奶类、豆类或其制品
奶类除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,含钙量也较高,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。我国人们的吃食所提供的钙质普遍偏低,平均只达到推荐供给量的一半左右,婴幼儿佝偻病的患者也较多,这和膳食钙不足可能有一定的联系。因此,多吃奶类产品对健康非常有益。豆类食品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质、不饱和脂肪酸、钙及维生素B1、维生素B2、烟酸等,应大力提倡进食豆类及其制品。
适量吃鱼、禽、蛋、瘦肉
要经常适量进食鱼、禽、蛋、瘦肉等,少吃肥肉和荤油类的食品。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、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。目前猪肉仍然是我国人民的主要肉食,猪肉脂肪含量高,应发展瘦肉型猪。鸡、鱼、兔、牛肉等动物性食物含蛋白质较高,脂肪较低,产生的能量远低于猪肉,应大力提倡吃这些食物,适当减少猪肉的消费比例。